最近全國各地蔬菜行情差別陡然擴大,以西紅柿為例,每公斤批發價格從山東壽光的1.3元到北京的5.5元不等,一元、二元、三元、四元、五元價位都有。
茄子、韭菜、油菜、胡蘿卜、辣椒、芹菜、土豆、黃瓜等等都是類似行情。
這一方面是蔬菜產地和銷地的差別,夏季新鮮菜不便儲存,反映在市場行情上尤為突出。
另一方面是北京新發新冠疫情的影響。作為此次新發疫情聚集地的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當機立斷被關閉,北京城里的蔬菜流通受到極大影響,菜價上漲。
一個批發市場有那么大威力嗎?有的,新發地還真就有。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對北京城農產品消費的影響太大了。北京城里日常蔬菜消費量的80%都是眾新發地這里批發出去的,一下子少了這么個地兒,零售菜價和其他批發市場菜價都漲了。有的店鋪因漲價太多還受到了監管部門的處罰。
雖然有關部門監測的30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上一周是下降的,每公斤4.06元,下降了0.2%。但有些地方是不降反增的。
連北京周邊的天津、河北蔬菜批發價也上漲了。沒辦法,進不到貨,除了有固定進貨基地的大型超市以外,其他日雜貨店都紛紛往周邊的天津、河北跑去進貨,就這么把周邊菜價也抬起來了。